2025年5月22日爱策略,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,理由是“违反联邦法律”。这一决定不仅影响到数千名国际学生的命运,也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与美国顶尖高校之间长期矛盾的升级。哈佛大学迅速反击,称此举违法并誓言抗争到底。这场冲突反映出美国社会在政治极化、教育自主权与国家安全之间的激烈撕裂。
根据声明,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被立即撤销,这意味着从2025-2026学年起,哈佛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签证的外籍学生。现有国际学生需在身份失效前转学至其他认证机构,否则将面临驱逐风险。
爱策略
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·诺姆指责哈佛纵容校园暴力和反犹太主义,并与中国共产党协调。她还威胁将此措施扩展至其他高校。然而,哈佛大学强硬回应称政府行为违法且有害,并强调国际学生群体对学术和社会的贡献不可替代。校方已启动法律程序,指控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干涉学术自由。
此次制裁并非孤立事件爱策略,而是特朗普政府与哈佛长期博弈的结果。自2025年1月以来,美国政府通过冻结联邦拨款、终止项目资金等手段逼迫哈佛妥协。校长加伯甚至自愿减薪以应对财务危机。此外,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废除多元化政策、改革招生制度,并指控其放任反犹主义。哈佛则以学术独立为由拒绝,称这些要求损害核心价值。
特朗普政府将矛头直指国际学生,称其高学费贡献被用于反美议程。数据显示,哈佛国际生年均支出高达8.7万美元,远超本土学生。此举被视为切断财源与文化清洗的双重打击。
哈佛作为全球学术标杆,其遭遇可能引发连锁效应。若其他高校步其后尘,美国高等教育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幅下降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·乔姆斯基评论称,这是美国自我封闭的象征,科学无国界,但政治正试图筑起高墙。
加州联邦法官已发布禁令,暂缓执行对在读国际学生的驱逐令。哈佛计划援引《行政程序法》起诉政府程序违法,并可能以歧视性政策为由提起宪法诉讼。法律专家指出,政府若无法证明哈佛实质性违法,制裁恐被推翻。
支持者认为此举是打击精英阶层特权的必要手段;反对者则谴责其为政治报复。民主党众议员马洛尼直言,特朗普将教育武器化,只为讨好极端选民。而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则欢呼终于让自由主义象牙塔低头。
哈佛事件暴露出美国政治对学术领域的侵蚀已达危险境地。从2020年ICE驱逐纯网课留学生,到如今直接剥夺名校招生权,教育政策日益沦为党争工具。对国际社会而言,这一事件敲响了警钟:学术独立需制度保障,多元化价值观面临挑战,全球人才流动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。
哈佛校长加伯比喻说,一所大学失去国际学生就像一片森林失去候鸟,生态系统将不可逆转地退化。这场冲突不仅是法律与行政权的较量,更是开放与封闭、多元与单一的价值抉择。当教育沦为政治筹码,受损的不仅是哈佛,更是美国立国之本所依赖的创新与包容精神。未来数月爱策略,法庭上的攻防与校园内的抗争,将决定美国高等教育是否能在撕裂中守住最后底线。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